来源: 杭州网

赵翎一家人。前排为赵翎父母,后排为赵翎和妹妹。
老兵:赵永福
1972年入伍。在河北某部队做工程兵。当了4年半的兵之后,因为身体原因转业。儿子赵翎现在在杭州某部队做副连长。
讲述人:赵翎(赵永福的儿子)
父亲曾经是名军人,受家庭影响,我从小就非常喜欢军人和军事题材的电影、电视剧。1994年,我高中毕业,在县城打工,那一年我就想去当兵。但因为当时的年龄比较小,第一年没有去成。父亲用他的亲身经历劝我,当兵生活艰苦,况且3年以后回来,也不一定有什么前途。
刚开始,我听从了父亲的话,打消了去参军的念头。可第二年,看着我3个高中同学和好友陆续去当兵,我又征求父亲的意见。我对父亲说:“去当兵我可能后悔3年,但不去当兵我就会后悔一辈子。”父亲最终拗不过我,带着我去报名入伍了。
父亲给我最深的印象是做事认真而执著。1976年,他从部队回来。当时家里非常困难,4年后分家时,家里只有三只碗,两双筷子和一个勺子,吃的米都没有。父亲从邻居家借了一些稻谷来。这样,暂时渡过了难关。因为没有房子住,暂时寄住在别人家。父亲和母亲养了两头猪。养了两年,然后把猪卖掉,盖起了房子。那两年,我们一家都没怎么吃过肉。
后来,父亲做了村支书,收入不多,他更看重荣誉。父亲性子比较直,做什么事情都力求村民们满意。
父亲的这种执著和认真一直影响着我。1999年,面临转业的时候,恰好有两个名额可以转士官。顾虑到好友,我打算放弃。父亲知道后和我说,机会都要自己去争取,但如果我放弃,他也会尊重我的选择。后来,两个名额扩展成了4个,我就留在了部队。我感谢我的父亲,如果没有他,就没有我的现在。
|